日中企业间合同交涉的实例
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签约时,一般用日文和中文分别制作合同书。律师在签约交涉、合同制作、合同检查等哪个阶段进行参与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有时也会根据需要会请中国律师的帮助,共同工作。日本企业、中国企业都有咨询和委托。以下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 制造委托合同的例子
这是一家日本企业向大连的一家中国企业委托制造模具等的例子。
日本企业的负责人走访了大连的几家模具制造厂,提交了模具设计图并请对方做出报价等,之后选定了候选客户。
大连的大连外国语大学等日语教育很充实,而且有很多在日企工作过的优秀、丰富的日语人才。
这个案子,作为候选客户的企业是原日系的中国内资企业,负责人中国人的日语说得很流利。
在签订制造委托合同时,日本企业最担心的是如何保证质量的标准。在合同书中,必须详细规定原料和材料的供应商的指定和规则以及工序的报告和调查、出货前的质量检查、产品检查、质量确保相关的各种数据的提交等。
另外,关于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应在合同中规定规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真正需要保密的技术,重要的是,能否以黑匣子化不外漏的形式进行交易。应该知道,无论怎样用合同来束缚也是有限度的。
- 建筑咨询合同
中国也迎来了老龄化社会,像养老院和日本的带有服务性的老年人住宅这样的建筑项目是非常热门的领域。
寻求擅长这些领域的日本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和建筑公司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诀窍,来自中国企业提出报价的情况在逐渐增多。
在这种情况时,要明确日本方面应该进行的业务范围是什么,首先重要的是不要偏离双方的意愿。当然,根据内容应该支付的等价报酬也有所不同。
另外,如何确定咨询报酬的支付规定这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日本方面来看,尽可能提前拿到费用比较稳妥,而反过来从中国方面来看,越是之后支付风险越小。
- 合资合同、技术转让、企业转让等合同
在中国市场进行内部销售的中国企业,想要通过取得日本企业的品牌和有优势的技术来进行商务活动的情况,无论是领域还是行业都非常多(例如汽车零部件、电池、建筑材料、寝具、食品、饮食店等),其经济规模也大小不等。
在这种情况时,需要按照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各自的构想,应有必要好好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案进行商务活动对双方来说才是最合理的。
虽然合资合同是最正式的方法,但是也可以说是容易被想要避开风险的日本企业敬而远之的类型。
在进行正式的合资合同交涉时,也有律师和日本企业的社长或负责人一起共同视察中国当地的工厂并参与商谈的案例。
无论是签订哪一种合同,因为有很多中国法的限制和规定,所以在掌握了这些规则之后签订合同是必需的。